前7个月银行“固收+”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减超三成 “+权益”产品成“双刃剑”
记者 彭 妍\n\n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固收+”产品一向颇受追捧。但是,本年状况呈现了一些改变,“固收+”产品不只发行数量同比下降,成绩基准也有所下调。\n\n 《证券日报》记者从银行理财出售途径方了解到,本年以来,因为银行理财“固收+”产品呈现屡次显着回撤,难以契合出资者获取“安稳收益”的预期,导致出资者购买热心降温。\n\n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在承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明,本年1月份至7月份银行理财“固收+”新发产品数量下降的原因首要有两方面:一是上半年金融商场动摇剧烈,大都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采纳了相对慎重的发行战略;二是与单只理财产品办理规划大幅提高有关。在理财产品全面向净值化转型的布景下,“固收+”理财产品收益率面对较大不确定性,因而部分银行纷繁下调相关产品成绩基准。但李晔林一起着重,下半年微观经济和资本商场仍面对许多应战,在相对震动的商场环境中,与权益类产品比较,固收类产品仍是组织优选目标。\n\n\n “固收+”产品\n\n 发行数量同比减超三成\n\n “固收+”是一种出资战略,是以获取固定收益为本,辅以权益财物装备,力求在严控危险的前提下寻求长时间稳健报答。详细来看,“固收”是指用危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财物作为底仓,获取根底收益,并操控出资危险;“+”部分是指在此根底上适度装备危险较高的权益类财物或特殊财物,或采纳打新、对冲等战略,在操控净值动摇与回撤的前提下增厚收益。\n\n 近年来,银行纷繁布局“固收+”产品,探究权益商场。不过,受本年债券商场和权益商场动摇较大的影响,银行理财“固收+”产品呈现屡次显着回撤,产品发行数量大幅下降。普益规范统计数据显现,本年1月份至7月份,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固收+”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约为1.3万款,较上一年同期下降35.6%,在同期发行悉数理财产品中的占比由上一年的49.3%下降至45.4%。\n\n 在产品发行数量削减的背面,本年以来,部分“固收+”理财产品的成绩基准也呈现显着回撤。普益规范数据显现,本年1月份至7月份,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新发行的“固收+”产品的均匀成绩比较基准为4.1%,而上一年同期为4.17%。\n\n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分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明,“固收+”产品发行数量下降,首要是年头以来受国内外多重要素叠加影响,权益商场体现欠安,带动“固收+”产品净值回撤。受此影响,出资者购买热心下降,乃至一度呈现“赎回潮”。许多银行纷繁调低“固收+”产品成绩基准,是为了合理引导出资者预期。\n\n 记者从银行出售途径了解到,受资本商场动摇影响,出资者对银行理财“固收+”产品的重视度有所下降。不少银行理财司理对记者表明,近期“固收+”产品不好卖,首要是因为本年以来部分“固收+”产品未能有用操控权益类危险敞口,导致净值显着回撤,难以契合出资者获取“稳健收益”和“肯定收益”的预期,因而导致出资者购买需求削减。\n\n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记者表明,进入2022年以来,受资本商场大幅动摇影响,“固收+”产品遍及难以达到成绩基准,新发产品也不得不调降成绩基准。成绩基准调降后,相关产品对客户的招引力下降,势必会影响发行量。\n\n 固收类产品\n\n 仍是组织优选目标\n\n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该怎么布局“固收+”产品,才干满意客户对“安稳收益”和“肯定收益”的需求?\n\n “银行理财面对的问题首要有两个:首要,理财产品现已全面净值化,但出资者的刚兑观念没有改变,未来急需加强出资者教育工作,改变其刚兑预期。其次,银行需求在‘固收+’产品的运作上更为慎重,在堆集满意安全垫之后再去加仓权益财物较为保险。”分明表明。\n\n 薛洪言以为,“固收+”产品遍及是靠“+权益”来增厚收益,只要在权益财物全体上行的牛市环境下才更有用,但本年权益财物处于全体下行环境,不利于“+权益”产品运作,只会连累相关产品成绩。因而,银行需求根据商场环境及时调整底层财物装备战略,结合商场环境装备差异化财物,更好地满意稳健型出资者的需求。\n\n 谈及未来“固收+”产品发展趋势,分明以为,在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的时代布景下,叠加利率不断下行要素,“固收+”产品因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潜力,仍将招引大批出资者。尤其是在权益商场回暖后,仍将是银行重点发力的理财产品之一。\n\n 李晔林以为,在相对震动的商场环境中,固收类产品仍是组织优选目标,“固收+”产品的长时间向好趋势仍将连续。未来银行理财商场或将以稳为主,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需求将更多精力投入微观局势研判上和权益类产品的挑选上,将超预期危险要素对希望收益的扰动降到最低。(证券日报) 【修改:彭婧如】